35.7K

十二缘起流转和还灭

 

      听法时要认真,不能聊天、玩手机。《大圆满前行引导文》的闻法轨理中讲到:听法非常的重要,要认真,在听法时不能做任何其他的事情,不要使用转经轮,也不要念经诵咒。藏地僧人们在听法前,会放下手中的转经轮和念珠,然后认真地听法。

     (一)缘起法是佛教的精华

       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讲缘起法。缘起法是佛陀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,是佛教所独有的。

       外道中也有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等。世亲菩萨在《俱舍论注疏》中讲:有些外道所持的戒律持非常严格,甚至佛教徒也做不到;他们会进行财物布施、用自己的身体做火供等;他们会修忍辱、精进,通过修行禅定获得神通,能看到自己的前后世……但外道中没有缘起法。

       龙树菩萨在中观论典中,也是从佛陀宣说了缘起空性的角度来赞叹了佛陀。当百兽之王的狮子发出吼声时,狐狸等群兽都会胆战心惊,而佛陀宣说缘起性空的声音就如同狮吼声般,令天人、外道无不害怕。

       甚至有些小乘行人,在听到中观的大空性后,也十分害怕,甚至脑袋迸裂,吐血而亡。阿底峡尊者在讲《心经》时,见到有些戒律清净的小乘比丘无法接受,失望地说道:如果不能接受大乘空性见解,即使守持了清净的别解脱戒,也没有很大的意义。

        一般人很难理解缘起就是空性,不能接受缘起和空性是一体。不仅外道如此,即使是小乘的有部和经部宗,虽然承认器情世界都是缘起生,但他们认为缘起和空性并非一体。他们说,正因为是缘起(因),所以不是空性(果不会没有),由因产生了果,这是明显可见的。他们所认为的空性,就如同杯子里没有水那样,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的一种断空。

       实际上,缘起和空性就是一体的。在证悟空性后会体会到,而通过闻思慢慢也能理解。具体内容在讲中观时再详细地讲。

     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十二缘起。小乘和大乘都会讲到十二缘起,二者细节有些不同,但关键的内容是一致的。

     (二)缘起

       缘起分外缘起和内缘起,器情世界都是由缘起而生,是因缘和合而生,而不是外道所认为的那样:上帝或造物主创造了这个世界。

       1、外缘起

        外缘起指外界的无情法依靠因缘而生。如植物由七因六缘而产生,一棵树的种子在因缘聚合的时候,可以长成树。首先把种子放在泥土里,具足温度、湿度等条件,慢慢地种子发芽了,由芽生叶,由叶生茎,由茎生节,由节生穗,由穗生花,由花生果,前前为因,而生后后的果。芽、叶、茎、节、穗、花、果是七因,土、水、温度(火)、风、空间、时间是六缘。

        2、内缘起

        内缘起就是十二缘起,也是如此,因缘聚合时会生果。

       十二缘起的第一支是无明缘起支。没有证悟空性的有情,有我执,具有无明。石头等无情法因没有心识,虽然没有证悟无我,但也不存在无明。

       因无明生贪欲,造作种种的善业、恶业或者无记业,即由无明产生了行缘起支。

       有了无明和行之后会产生识缘起支。二者缺一不可,如果断除了无明,虽有业(行),也不会产生识缘起支。如菩萨、阿罗汉因没有无明,虽然还有业,但也不会再落入轮回;凡夫有无明和业,所以会生起识缘起支。

       识缘起支指中阴身入胎的一刹那,就有了意识,而非世间人所认为的出生后才有意识。前世和今世都有十二缘起,识缘起支是今世流转的开始。

       入胎的第二刹那开始是名色缘起支。名色即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。“色”是色蕴;受想行识四蕴是“名”,它们就如同一个名字一样,不是物质,没有质碍。名色的时间是从投胎的第二刹那开始,到五根形成之前的住胎阶段,差不多九个月。佛经续部中对此做了很详细地描述。

       眼睛、耳朵、鼻子等五根逐渐长成的过程叫做“入缘起支”。此时,还没有接触外境。

       触缘起支是五根成熟,能够接触外境的阶段,如耳朵听到声音、身体接触外境等。

       受缘起支是心识和五根开始融合在一起,此时,接触到外境会产生苦乐的感受。如:耳根、身根接触到外境会产生感受。这个阶段比较长。

       爱缘起支是因感受生起了贪欲而引发,随后生起更加猛烈的欲望,是取缘起支。

       取和爱缘起支的区别是贪欲程度的不同,取的欲望更强烈。

       有了 “取”就会造作善恶业,即是有缘起支。比如有个人喜欢吃肉,就是“爱”,特别想吃是“取”,然后去吃了肉,这样造下了业,就有了“有缘起支”。

     “有”之后是生缘起支和老死缘起支。老死算一支,因为有些人不一定会经过老才会死,年轻时就死去了。

       3、为遣除众生愚蒙而安立十二缘起

       为什么安立了十二缘起,而不是十一或十三缘起呢?这是因众生对自己从何处来,现在住在哪里,以后去往哪里有愚蒙,所以按照前世、今生、来世三世安立了十二缘起。

       有人认为自己是无因无缘而来,不相信轮回;有些人虽然承认因缘,却把非因当因,把非缘当缘,认为自己是上帝等造物主创造的。为了断除众生的这种愚蒙,而安立了前世阶段的无明和行两个缘起支。这是引发今世流转的前世因缘。

       为了断除众生有“今生有一个常住的、独一的我”等愚蒙,而安立了今世的八支缘起支即识、名色、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缘起支。由这八支可以看出,它是无常、变化的,并非常住的;也没有一个独一的“我”存在,有很多的因,也产生了很多的后后的果。

       有些具有邪见的人希望通过杀牛、羊等来供养神,让神欢喜,而获得来世的安乐。为了断除众生对来世的这种愚蒙,而安立了来世的生和老死两个缘起支。

       4、十二缘起的流转和还灭

       十二缘起中,前世有两支:无明和行;今世有八支: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八个缘起支; 来世有两支:生和老死。这并不是说三世之后就结束了:第一支无明的因,是前一个十二缘起;老死缘起支之后,又会跟着有另一个十二缘起,由无明开始。六道轮回就是这样不断地流转。通过学习十二缘起就会明白这些道理。

       十二缘起的流转就是轮回,十二缘起的还灭就是涅槃。如果没有了无明缘起支,就没有行缘起支……后后所有的缘起支都会停止。如此,十二缘起就停止了,这就是十二缘起的还灭,以此,将从轮回中解脱出来。

       缘觉就是通过思维十二缘起的流转和幻灭,最后证悟缘觉的果位。他们在前一百世中依止了很多善知识,这一世无需依止善知识,自己一人独自来到尸陀林。当找到一个死人的骨头时,他开始思维:骨头从老死缘起支而来,是人死了之后的骨头。死从生来,没有生就不会有老死……这样一直往前推,最后找到了无明缘起支。这是十二缘起的流转。跟着他又思维十二缘起的的还灭:无明灭则行灭,行灭则没有了识缘起支……生缘起支没有,则老死缘起支没有,前前缘起支无有,不会产生后后支。缘觉就是这样,在一个坐垫上一直思维十二缘起的流转和还灭,最后证悟缘觉的果位,获得了解脱。

       无明是整个十二缘起的因,它如同外缘起的种子。一列火车,有十一节车厢,当火车头走,后面的车厢也会跟着走;火车头不动,车厢也会停止不动。无明如同火车头,有了无明,就有了贪欲、我爱执烦恼,就会造业感果。

       十二缘起的法义非常殊胜,通过学习十二缘起,我们会明白轮回的流转和解脱。

       5、十二缘起归纳为烦恼、业和果

       虽然十二缘起的前世、后世只有两支,但并不是说前、后世没有其他支。前世、今生、后世都有十二缘起,但前世主要讲因,后世(生、老死)主要讲果,即过患。在今世的八支中,也是有因有果,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五支是果,前世的因在今世成熟的果;爱、取、有三支是因,来世的因。

       因此,龙树菩萨也说,十二缘起归纳起来说就是烦恼、业和果。烦恼是十二缘起的第一支无明、第八支爱、第九支取。无明、爱、取是贪欲,即烦恼。第二支行、第十支有,是业。“行”是前世的业;“有”是今生的业,是来世的因。剩下的七支就是痛苦,也是果。

       6、因缘聚合产生六道轮回

       因缘聚合时,就有了六道轮回的流转。善业、恶业或无记业是因,即行支和有支,是在六道中流转的因。无明、爱、取支是贪欲,是缘。贪欲本身就是因缘,如果贪着禅定会投生在色界和无色界、贪着器情世界的安乐享受会投生在欲界。

       在这一世,若具足了爱、取、有三支,因缘已经具足,果报一定会成熟。虽然自己非常不愿意接受轮回中痛苦,但即使不愿愿意在轮回中流转受苦,但因缘成熟时,下一世也不得不堕入轮回中。

       仅仅有业(因),而没有贪欲(缘),也不会流转。如同把一颗种子锁在一个箱子里,没有温度、湿度等缘,种子也无法生长。断除了爱、取、有三支,才能阻止下一世再次堕入轮回之中。

       虽然十二缘起包含了前世、今世和后世,但断除今世的爱和取这两支非常的重要!否则轮回将如同水车的轮子一般,永无停息。

       系统地学习很有意义。通过学习十二缘起,我们就能明白轮回是可以改变的,知道如何面对轮回的痛苦。

       佛教不承认宿命论,佛陀宣说了十二缘起,也不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轮回的道理,而是告诉我们:虽然前世的果已经成熟了,我们无法改变(识、名色等五支是前世的业在今生成熟的果,很难再改变);但我们可以改变来世的生和老死支的缘起。只要断除了因,就不会产生果。断除了爱、取、有缘起支,后面的缘起支就断除了,轮回就会终止。

       外道因畏惧轮回的痛苦,改变“受”,而做一些让身体受苦的事情,这是无有任何意义的,以此并不能斩断轮回。